周庄村
沙集乡位于虞城县西南部,距县城26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93个自然村,总人口4.2万,耕地面积4.86万亩。沙集乡南通木兰镇、北临伊尹祠,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九铁路、商合杭高铁、虞营公路贯穿南北,327省道东西横过,古老的包运河自西北向东南蜿蜒流经全境。人文历史:沙集地处包河两岸,西南隔杨大河与坞墙为邻。沙集为什么叫沙集呢?其实很简单,沙集在杨大河左岸,明朝末年起集,因为集四周都是沙土地,人们都叫沙土集,喊着喊着就喊成沙集了。沙集原来属于商丘县,1951年划归谷熟县,属杜集区。1954年和谷熟县一起并入虞城县,仍然属于杜集区。1956年设沙集中心乡,1958年属于杜集人民公社,1975年建沙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乡。沙集乡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据史料记载,在商朝的早期谷熟〔南亳〕作为商朝的国都已初具规模,现在的伊尹祠是当时的南广场 ,向南依次为兴隆镇(现沈集村)、酉鸣镇(现沙集村)、杏岗镇(现杏岗寺村),当时人称城南三镇,远近闻名。沙集乡是以乡村为支柱的农业乡镇,地处豫东平原,传统文化与“南亳”文化一脉相承,底蕴丰厚,突出代表是木兰文化、伊尹文化,忠孝担当的文化,孕育出了当今沙集人的担当精神和创新精神,使沙集文化得到有序传承和发扬,让汤都东南这片充满前沿文化的热土上的沙集人树立了文化自信,培养了文化自觉,培育了沙集人担当作为、敢于创新、能够创新的拼搏精神,沙集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今沙集乡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原雨披之乡”、“芍花之乡”的美誉远近闻名。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种植业以粮食、油用芍药、果蔬种植为主;养殖业以生猪、肉鸭养殖为主;工业以食品加工、防雨制品生产为主;乡村文化旅游、劳务输出都是该乡重要产业。主要荣誉:2018年被评为 文明乡镇。2019年5月被授予“河南省芍花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