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道简介

老王集镇

老王集乡位于柘城县最东部,距离县城20公里,是柘城县的东大门。全乡总面积46.3平方公里,辖20个村委会,70个自然村,178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91万亩,总人口43799人。老王集乡历史文化悠久。明清置永宁乡,民国初设王家集牌,属东南区。1953年设老王集、史老家乡,属第四区。1936年置老王集、史老家联保,属第二区。1949年置老王集、扳曾口、朱河坡、谢堂、王安楼五保,分属大仵镇大梁乡。1954年设扳曾口、老王集、手巾李三乡,分属胡襄、起台区。1961年置老王集公社,属起台区。1977年,由胡襄、大仵、起台公社交界处划出部分大队,置老王集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为乡至今。老王集乡扳曾口村为王居信起义纪念地,此处有一古柘桑树,相传栽于宋仁宗年间,有900年树龄。王贡酒产于柘城县老王集乡,又名王酒、贡酒。相传是宋朝时期一王姓酒商酿造,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皇帝赵光义御驾东巡,“驻跸”柘城,品尝“王酒”,高兴之至,赞誉不绝,点为贡酒,从此更名为“王贡酒”,其盛名远播。此后,有人书写“幸有马车临门弟,贡酒胡芹宴佳宾”之楹联予以称赞。1981年,柘城县重新发掘和修整了当年酿酒所用的3个旧池和1个古井,建成王贡酒厂,酿造大曲酒,其传统酿制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存商代古遗址史堌堆遗址一处。 老王集乡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以来,老王集乡人民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创新发展,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2.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0155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的6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3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94元。老王集乡基础设施完善。境内洮河、明净沟斜穿中、西部,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灌溉除涝条件便利,全乡共有机井950眼,全部实现了井井通电,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老王集乡土地肥沃,地势平坦。2016年,粮食总产5.2万吨。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总里程达80多公里。98%以上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100%的农户通电。通讯信号覆盖全乡,农户通讯普及率达98%。全部行政村建成了远程教育终端。建有乡级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28个,从医人员85人。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6所,在校生3300人,幼儿园3所,在园儿童1050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民生工作卓有成效,全乡共有936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敬老院1座,建筑面积2010平方米,床位120张,入住率90%以上。地名设标140块,设标率100%。水厂2个,全乡98%的群众吃上了安全饮水。老王集乡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乡共有种植合作社12个,其中200亩以上的特色种植农业合作社有7个,分别为:史陆庄村250亩花生种植基地;尹楼村300亩树莓种植基地;余庙村200亩葡萄采摘园、280亩白芷种植基地和800亩三樱椒种植基地;东街村近百亩蔬菜大棚;西街村200亩满园红果树种植基地,种有苹果、桃、葡萄、猕猴桃等10多个品种。全乡常年种植辣椒面积保持在0.8万亩左右,大蒜种植面积保持在0.6万亩左右。王贡酒驰名豫东大地,年产白酒10000吨,河南商粮酒业有限公司年产白酒6000余吨。作为柘城县东大门,老王集乡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深厚的发展底蕴、不竭的发展动力必将在我县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荣誉:1、商丘市第三次农业普查突出贡献奖2、商丘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