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道简介

伯岗镇

伯岗镇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位于柘城县城西北18公里处。东临惠济乡、慈圣镇、岗王镇,西扼周口市太康县,南襟申桥镇,北接睢县,是省市沿边重点开发乡镇。伯岗镇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达。县外环路穿境而过,现已达到村村通油路,镇南环路贯穿九个行政村,连通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伯岗镇北的柏油路直通睢县,交通运输条件非常优越!伯岗古称"霸岗",历史悠久、自然景色锦绣多姿!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凤凰台"及"霸岗烟柳"是柘城"七台八景"之一,风光秀丽,遐尔闻名。公元前230年,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执着的信念建设着自己美丽的家园,至今已有223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这里就曾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伯岗镇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商丘、周口两市,柘睢太三县的结合部;是周围数县的商品集散地,商贸、物流、人流中心;是周边数镇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伯岗镇在柘城县的地理位置在广阔的豫东平原腹地,碧波荡漾的惠济河西岸,有一块古老神气的沃土。传说两千年前汉帝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曾在这里称雄争霸。霸王项羽在这里高筑霸王台,以观兵马演练。此时适逢暮春时节,细柳如烟,柳絮飞扬,微风吹来,蔚为壮观。留下"霸岗烟柳"的佳话,成为"柘城八景"之一。后来,项羽用兵大败,西逃乌江自刎。成为历史遗憾。后人赋诗曰:"力拔山兮气自扬,英雄空自悲天亡。至今烟柳犹余恨,风雨潇潇泣千行。"传为千古绝唱。这块古老神气的土地,便是今天的河南省柘城县伯岗镇。伯岗镇内沟河纵横,油路如织,资源丰富,林茂粮丰,环境优美,民风淳厚。总面积56余平方公里,5.4万亩耕地, 30个建制村,83个自然村,255个村民组,总人口5.3万人,镇政府驻地总人口13054人。1945年设置伯岗乡;1958年人民公社运动时期,建立伯岗乡人民公社;1984年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建立伯岗乡,并设置伯岗乡人民政府;2015年1月经河南省民政厅批准,撤消伯岗乡,正式建立伯岗镇。2014年末,全乡经济总收入31亿元,其中:第一、三产业总值达23亿元,占全乡总产值的62%,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0万元。截至2015年6月底,伯岗镇辖30个村委会:伯东村、伯西村、北张村、大贺村、张宁村、贺大庙村、许王村、郭徐杨村、郭庄村、翟桥村、李显武村、吕楼村、丁庄村、牛洼村、曹楼村、郭楼村、刘双安村、梁庄村、聂庄村、王寨村、何仪傧村、王大庄村、王楼寨村、邓屯村、张关村、七里岗村、董楼村、尚庄村、李自美村、孔庙村。·          伯岗镇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属豫东平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5°07′39″~115°11′45″区间、北纬34°07′30″~34°14′03″区间;东西横跨6.5千米,南北纵贯12千米;海拔平均高度约47米!伯岗镇土地肥沃,气候良好,适宜农业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连年丰收,棉花、辣椒、大蒜、瓜菜、药材等经济作物发展迅猛,效益显著。是柘城县粮、菜、肉、蛋、果主产区之一,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生产规模位居全县之首,被国家确定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素有"柘城粮仓"之称。桐木、杨木、楸树等资源丰富,储存量在百万立方米以上。养猪、养鸡等养殖业已形成规模,牛、羊等其他养殖业也方兴未艾。庭院经济已成为伯岗一景。林木花卉引来不少游人参观。总之,伯岗"三农"工作成效突出,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人均收入已跃全县前列。伯岗镇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1944小时,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一般最低温度零下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无霜期约211天。伯岗镇属淮河流域,镇内地表水系发达,镇内有蒋河、惠济河等主要河流,除此之外还有多条小型支流;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