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襄镇
远襄镇位于柘城县北,东与马集乡为邻,南与牛城乡毗连,西与慈圣镇相望,北与宁陵县花堡乡接壤,东北与睢阳区交界,距县城15公里。全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辖26个行政村,分别是:北街、西街、南街、东街、余老家、余双楼、官张、权庄、邓庄、大张庄、司洼、苇子园、董庄、陆庄、任庙、马张桥、庞堂、王双庙、王侯、余花、元兵马、杜庄、大张旗、赵楼、陈楼、范庄,78个自然村,178个村民组,辖区内村民14767户,总人口50213人,镇区人口1.2万人,总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6%;回族人口占3%;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耕地土质多为两合土,交通便利,远慈路、远尚路、远勒路、远马路形成“黄金十字架”,南距商周高速8公里,北距商登高速10公里。远襄镇凭借区位优势,围绕“优环境,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脚踏实地开展产业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远襄镇被评为全民创业服务先进乡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省级文明村镇,商丘市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系统,柘城县产业化发展先进乡镇。2018年全县综合目标考核进步奖一次,银杯二等奖1次。远襄镇是中国文化之乡,有着灿烂的文明和悠久历史,据县志记载:隋朝曾在远襄设置鄢县,故远襄集又名鄢城集。境内有老子得道升仙之地老君台遗址,柘城县有名的七台八景之一的远襄晴岚。纪念黄飞虎的天齐庙,纪念农民起义将领师尚召的师家坟,还有明朝宣德年间建造的武德堂至今保存完好无损。与天津泥人张师出同门的泥人李,在远襄镇落地生根,至今已传至三代,泥塑作品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远襄镇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乡村旅游示范镇,美丽乡村省级示范乡镇奠定良好基础。远襄镇现有新型经营主体135家,种粮大户120多户,全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产业扶持模式,流转土地1.5万余亩,带动发展种养殖产业,有效解决当地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推动了我镇扶贫产业的长效发展;远襄镇依托资源优势,重点打造董庄村蔬菜产业(就业)扶贫基地。蔬菜产业基地以董庄为中心,辐射周围15公里,是全国最大的韭菜种植基地之一,蔬菜种植面积粗略统计就达1.6万亩左右,年产量达2亿斤以上。董庄村蔬菜基地已经带动远襄镇大张庄、东街、邓庄、司洼、杜庄5个贫困村种植韭菜,同时带动周边十几个乡镇发展蔬菜产业,解决2000多名贫困劳动力长期打工就业,受益贫困户达900多户。还要加大招商力度,打造加工产业基地,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完成了中蔼万家巧媳妇工程项目、庞堂社区门窗加工集团项目、余花LED电子节能生产厂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能够解决1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切实做到企业发展与贫困户的有效结合。2018年,远襄镇被评为综合评比银杯奖。县工会工作先进乡镇、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乡镇、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县财政工作先进乡镇、县农业工作先进乡镇,获得县畜牧秋季防疫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