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道简介

皇东村

邓襄镇距漯河市区4公里,西邻国家级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接万金镇,北靠召陵镇,南临西平县。交通便利,以食品生产、机械加工、特色种植、劳务输出等为主导产业。京珠高速、宁洛高速、漯上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发达,交通十分便利。全镇下辖19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总人口3.5万人,耕地3.6万亩,镇域面积33.2平方公里。境内“古邓襄寨遗址”、“邓湖莲歌”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全镇人民群众诚实守信,经济发展迅猛,小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是中州名镇之一。邓襄古为邓氏诸侯国(前1264年-前678年),起源于黄帝时代,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由部落发展为国家,最后于春秋初期被秦所灭。据《郾城县志》及相关资料记载,商代武丁时曼季被封为“一世邓国侯”于河北蔓,后率举旗志迁至今河南郾城东南17公里处,今邓襄寨。当时由于和周王室等几国联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周朝时被封为子侯。春秋时,邓国依然活跃,与郑楚等国联姻,很受尊重。《春秋》记载,邓国依然活跃,与郑楚等国联姻,很受尊重。《春秋》记载,鲁桓公七年,邓侯吾离千里迢迢到鲁国访问。后来“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多次召集9个中原诸侯国在邓襄、召陵两处结盟,即所谓的“召陵之盟”,联合抗楚。邓襄的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易守难攻,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邓襄遗址”位于郾城县城东南17公里处的邓襄寨。遗址高出四周地面约8米的近正方形台地,周围有土垣。南北长299米,东西宽280米,总面积约83720平方米,文化层厚6-7米,城墙为黄土和灰土筑成。本人记忆中,寨门村与寨王村都被9米多高的土城墙包围着,是处极好战略要地。据《郾城县志》记载,邓襄于春秋初属蔡地,后归楚。因邓侯分封于此,筑寨而居,故曰邓襄寨,又名邓襄邑。寨的东北隅有一天然湖泊,称之谓“邓湖”。湖中有一高台,台上建有一座精美的寺院——“福严寺”。寺内古建筑林立,布局合理古香古色,各种神像佛像生动逼真,衣着装饰雍容华贵。钟声、木鱼声绵延不断。每当节日这里更是烟雾缭绕,佛门弟子络绎不绝。鞭炮、唢呐、钟鼓齐鸣,好不热闹!相传这里曾是邓侯游玩之所。湖内云影绵绵,波光粼粼,莲荷摇曳,碧波荡漾。每逢盛夏,满湖茶叶,莲蓬被风一吹,相互碰撞,叮铃作响,犹如金钟玉佩,悦耳动听。“邓湖莲歌”由此而得名。且声名远扬,引无数远方游客到此观水听歌,让人留连忘返。相传在万历年间,有一叫张小湖的纨绔子弟,一天泛舟湖上,游玩取乐,只因当时无风,听不得莲歌,便用元宝投击水鸭,惊得水鸭乱飞,撞得莲何一片响声,却听不到莲歌自然的美,招来游客一片嘲骂。近年来,邓襄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坚持“三区两基地一中心”建设,坚决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着稳中向好的良好势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先后获得了“市级卫生乡镇”、“漯河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乡镇”、“漯河市平安建设工作优秀镇”、“漯河市‘阳光漯河’建设工作先进乡镇”、“漯河市第三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漯河市燃煤散烧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召陵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召陵区平安建设工作优秀镇”、“召陵区两城同创工作先进镇”、“召陵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