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桥镇
张桥镇位于鄢陵县城中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5公里。219省道和230国道交汇镇区中心,永登高速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85平方公里,全镇辖35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52个村民组,7.5万人,耕地8.1万亩。近年来,张桥镇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杂果苗繁育独具特色。以西许村为中心的全国最大的优质杂果苗繁育基地面积达2万余亩,与国家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机构联姻,研发培育红叶桃、红梅、珍珠梅、龙珠碧桃等彩叶树种和小杂果品种30多个,亩均实现效益1.8万元。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相继建成了苏墩村四季水果采摘园、和寨村明丰蜜桃和生态葡萄采摘园、裴庄村鑫佳种植合作社的冬枣、软籽石榴采摘园和金丝黄菊种植、水产养殖园等,这些特色农业已成为我镇的特色产业,逐步在我县有了名气,打响了品牌。同时成立了蜜桃种植、水产养殖、生猪养殖等专业合作社17个,在扩大经营规模、提供技术服务、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向群众提供支持,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进“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工作。张桥镇把裴庄村作为试点,成功组建了五大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股份经济合作社参股373户1361人,发展以金丝皇菊种植、冬枣、软籽石榴采摘及渔业垂钓养殖产业的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好成效。良种繁育提升种粮效益。现有农场种业有限公司、民乐种业有限公司、溢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小麦良种繁育企业8家,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5万亩,以宏图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粮食购销企业达到20余家。休闲旅游业发展初显成效。兴建于北齐年间(公元550—577年间)的弥陀寺,近年来不断地加大投入进行规划、改扩建,通过引导和努力打造,现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佛教旅游盛地。通过开展樱花基地建设及关公文化旅游开发,建成樱花圣帝生态旅游园1000余亩,栽植红叶樱花、牡丹樱等樱花品种20多个,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原樱花节。劳务经济创响品牌。以张北村为主,辐射带动周边20余个村庄群众从事影视文化打工2000余人,从事灯光、摄影、道具、剧务等行业。并有部分人担任灯光师、摄影师、导演助理等,成立有华东、伟博、金来、祥云等影视器材租赁公司30余家,年产值均在100万元以上;好汉庄、岗陵寺等9个村2000余人在广州、厦门、漳州、杭州从事出租行业,自购车辆开出租人员年收入10万元以上,少数人在外创办了汽车租赁公司。目前,全镇年输出劳力达3万余人,从事影视务工、汽车出租、散热器加工等行业,年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对镇区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堆乱倒等不良现象进行了彻底整治,并投入13万元,对镇区沿街商铺墙体立面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样板120米,实施了墙体照白、统一设计制作广告牌匾及仿古装饰,镇区面貌显著提升。全力打造出后张、后李、和寨、赵庄、裴庄、夏堂、西许7个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打造两条景观环线,建成镇、村小游园37个,完成和寨村、大王村两个“厕所革命”示范村第一批720户的改厕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和寨村被评为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镇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近三年来,我镇采取驻村帮扶、产业帮扶等办法,18个扶贫帮扶项目已完工,涉及路灯亮化、排水设施建设、街道绿化、道路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养老托养中心建设、产业扶贫大棚建设、产业基地建设等,完成省定民生实事建设镇区卫生公厕两处,通过各类项目实施,进一步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及切身利益问题,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张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把握大局,准确定位,明晰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围绕县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年初全县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措施,提升工作标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稳定等多项工作,全面推动了张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先后被评为“市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村镇”、“市级卫生乡镇”及“县经济社会发展先进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