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道简介

榆林乡

一、乡基本情况榆林乡位于新乡市城区东15公里处,属新乡市延津县12个乡(镇)之一。全乡下辖31个行政村2个自然村(2018年6月姚庄、获小庄、张河因区域规划管理变动划至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年1月原属小潭乡老新安17个村区划调整至榆林乡),总人口4.67万人,总面积76.3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全乡总面积76.22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73米左右,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14.9℃ ,降水量600.5毫米,日照2504小时。2018年,被河南省农机局、河南省安监局评为“平安农机示范乡”;被市脱贫攻坚攻坚工作指挥部评为“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稳定工作先进乡镇”;被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评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武装部”;被县政府评为“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2018年,榆林乡地区生产总值为83200万元,同比增长2.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3.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494万元,同比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完成773.4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759.18万元,非税收入14.25万元。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一)交通便利榆林乡位于延津县西部,北临新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北区,西与新乡县古固寨镇工业园区毗邻,东与延津县产业集聚区南区接壤,属于郑新融合发展核心区域及新乡市大东区空间发展协同总体规划序列;交通十分便利,省道S227、S226、S308、新菏铁路贯穿全境,西有京珠高速、北临长济高速;距新乡高铁站15公里,20分钟即达;距郑州新郑机场70公里,1小时即达,科隆大道东延、107国道东移均经过我乡,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二)电力资源充足榆林乡周边建有两座11万千伏变电站,“两纵三横”双回路供电线路可满足入驻企业满负荷高效运转,电价实行大工业电价,电力资源充足。(三)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富裕劳动力1.8万余人,劳动力成本以及水、电、气、热力价格和厂房租金等均低于发达地区水平,事宜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榆林乡紧邻新乡市6所高校,在校生12万人,其中新乡市职业技术学院可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2万人,并可以根据企业用人需要定向培养。(四)平台功能完善榆林乡紧邻延津县产业集聚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目前办事大厅已进驻单位30家,进驻项目79项,从审批到办理实现“一站式”综合服务。(五)检测优势突出榆林乡紧邻延津县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拥有河南省面粉及制品监督检测中心和豫北区域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同时产业集聚区还成立了延津县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可对小麦粉、粮食及其加工品、速冻食品、膨化食品、白酒、饮料、糕点、使用植物油、方便食品、坚果类食品等22大类、262种食品、227个参数进行检验。二、发展现状(一)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榆林乡是典型的平原农业乡镇,全乡6.2万亩耕地中农业综合开发覆盖率为100%,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 、路相连”的高效益农田标准。主要种植花生、小麦、玉米,全乡优质麦种植面积达4万亩,引进优质花生品种鲁花、豫花种植面积达5万亩;为豫北地区主要的优质花生基地之一。全乡机井4400余眼,达到平均15亩一眼井的灌溉标准。地下水资源丰富,储量充足,水质优良,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标准。(二)支柱产业清晰,发展后劲强大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发展,我乡初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和商贸服务业等三大基础产业。工业上形成了以新乡市百分百机电有限公司、河南狄鑫机械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机械加工制造业;以新乡市甜太阳绿色饮品有限公司、新乡市朝东食品厂为龙头的白酒及食品加工业;以新乡市万盛混凝土有限公司、新乡市凯达贸易公司为龙头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业。农业上形成了以青岛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为中心的光伏大棚农业种植基地,种植蔬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1400余亩。商贸物流、仓储、服务业以沙门商贸街、延津县红蓝惠商贸有限公司、延津县圣缘商贸有限公司、延津县大成粮食贸易有限公司等为主的大型商贸物流、仓储公司,占地30亩的榆林供销社商贸城也将于今年建成并对外招商。三、发展思路(一)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理清发展思路,抢抓郑(州)新(乡)融合协调发展、新乡大东区建设、新(乡)延(津)一体化的良好历史机遇,筑牢“桥头堡”、当好“排头兵”,主动融入新乡大发展之中,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助推经济发展高质量,使锦绣榆林在中原更加出彩画卷中留下浓重一笔。今后几年,榆林乡将立足自身实际,按照“一点一轴一带一路”为发展理念,做强做大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推进我乡各项事业有序健康发展。(二)一点一轴一带一路1、一个支撑点,以新长北线榆东社区为节点,围绕千年吴起城遗址,谋划实施文化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衍生文化旅游产品,积极打造人文景观,推进文旅融合互动,试水乡村旅游发展新领域,带动经济发展。2、一个中轴线,以南分干渠为轴心,与县产业聚集区对接,谋划实施环保产业项目,融合发展农业科普、文化体验、康养休闲,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创新农业产业新形态。3、一个产业带,抢抓国道107东移改线发展机遇,以国道107与新长南线交叉口(立交桥,位于榆林村境内)至国道107与S226交叉口(平交路口,位于榆林高庄境内)为辐射圆心,将成为榆林立体交通网核心路段,对推动郑(州)新(乡)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榆林乡将开拓发展新思路,主动出击招项目,统筹布局谋发展,把国道107沿线打造成为一条生态链、景观路、产业带,下足功夫,做足文章,谋划产业,带富一方。4、一条特色路,以新长南线为产业发展的重点,进行科学布局,结合大东区规划,主动对接延津县“五区”、“六园”规划,充分利用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善作善成,推进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以镇区榆林社区建设为重心,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发展商贸、教育、医疗、养老为主的社会服务产业,打造宜居美丽的生态小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