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杨邑村
鹤壁市鹤山区鹤壁集镇,位于太行山东麓,鹤壁市西北部,与安阳市安阳县接壤,为鹤壁市的北大门。境域面积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000亩,辖38个行政村(社区),共13177户、45880人。历史上的“官道”横贯全境,羑河、汤河、金线河蜿蜒东去,蕴育了厚重的鹤壁古瓷窑等古镇文化;东大线、葛嘴线、军鹤线、鹤林线、胡鹤线、快速通道等公路和汤鹤铁路专线穿境而过,形成了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鹤壁集镇历史悠久,相传“古有仙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鹤山,其村曰鹤壁”,是鹤壁名称的由来。解放后,先后历经鹤壁镇、鹤山煤矿人民公社、陈家庄人民公社、红卫人民公社、鹤壁集人民公社、鹤壁集乡等名称,2010年1月撤乡建镇。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鹤壁集镇属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温差较大。近年来,鹤壁集镇先后实施了“1186”、“7688”、“1188”等工程,累计投资12亿元开工建设各类项目100余个,鹤山文化广场、鹤壁集中心广场等12个游园广场建成投用,栢灵路、新华街等18条城市道路竣工通车,38座水冲式公厕、6个便民疏导点、13组公交站亭相继投用;累计投资2.4亿元新建改造县乡村道路84公里,东大线、王东线、施东线,以及蜀龙花木基地环线等道路竣工通车,“三纵三横两环”的交通路网已经形成,对外通行更加便捷。大力实施了游园绿地建设、公园广场建设、道路绿化、防护林建设及河道景观改造等工程,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三季花香、四季常绿。同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六城联创”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文化资源丰富,产品特色鲜明。一是鹤源文化,鹤壁集镇是鹤壁市的发源地,第一届市委、市政府在此地办公,这里见证了鹤壁建市创业的艰难历程,是鹤壁人寻根及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物遗存有第一届市委、市政府办公旧址及鹤壁市第一检察院、第一小学、第一邮局、第一食堂、第一看守所等旧址。2017年以“生态宜居、文明和谐”为目标,以“一心、两轴、一带、多节点”为布局,大力实施了“鹤源古街”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项目,着力打造鹤壁市内寻根之旅目的地。二是烧瓷文化。据《汤阴县志》《鹤壁市市志》记载,鹤壁烧瓷文化兴起于唐代,繁盛于宋金时期,元代走向衰落,是古代豫北地区重要的民间瓷窑,与建窑、定窑等官窑同时并存。因社会变迁,鹤壁窑瓷器烧造呈现不同特点,堪称一部中国古代民间瓷窑发展史。现建成鹤壁窑技艺传习所,是附近游客学习、体验古瓷窑文化的优选之地。三是采煤文化。鹤壁采煤活动可追溯至东汉至三国时期,西晋诗人左思在其《邺都赋》中有所描写,北宋时期,鹤壁采用“跳格法”和“冒落式”开采煤炭,并解决了井下排水、通风、照明问题,领先欧洲八百余年。四是三国文化。据记载,三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后被押往魏国故都邺城以西的万柏山中山寨进行长期秘密软禁,他带领臣仆传授种花技艺、拓宽金线河,纵情山水,留下了“乐不思蜀”的传说。2019年5月,区政府牵头,鹤壁集镇招商引进了四川梦幻田园文旅集团,计划依托阿斗寨、金线河和万亩花卉基地建设,采用“1+1+1+2+N”(一山一河一岭两带多村)模式,用2-3年的时间打造“乐不思蜀生态文旅度假区”旅游品牌,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五是药王文化。据《彰德府志》《汤阴县志》记载,唐代药王孙思邈晚年隐居鹤壁西五岩山,一边采药为百姓治病,一边潜心研究完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巨著,于五岩山、孙圣沟村留下了许多关于药王救死扶伤及高尚医德的故事。六是宋辽古战场文化。鹤壁是北宋与辽国交战的重要战场,留下了许多关于杨家将与辽军交战的故事,也留下了许多与宋辽交战有关的村名。现存遗迹有杨邑、教场、曹家、邓家、盘龙山、萧家寨等。七是传统村落。鹤壁集自唐代有村、金代设镇,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传统村落。这些村庄村落布局、传统民居(晚清民国)及民风民俗保存较为完整,现存文物有蜀村、杨邑九门相照四合院,南街村焦家胡同、袁家胡同、赫家胡同、郭家胡同、秦家胡同及特色四合院60余座,鹤壁集明代东城墙(东券)等。蜀村、龙宫、曹家、大闾寨、梨林头等8个村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西杨邑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八是宗教文化。鹤壁集镇传统宗教为儒教、道教、佛教,主要遗址有竹林寺、静居寺、五岩山栖霞观、葆光观,佛教石刻有五岩山东魏雕像、张陆沟明代儒道佛三合一雕像。天主教于十九世纪末经林县传入鹤壁集,现有教堂2座,其中鹤壁集约瑟夫大教堂建于1904年。九是红色文化。民主民族革命时期,鹤壁集是鹤壁市民主民族运动的主战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里诞生了汤阴县第一独立党支部、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产生了鹤壁市第一名共产党员成珍。一九四五年七月五日,盘踞在南山的日寇投降,鹤壁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时期,鹤壁集先后进行过牟山战役、汤西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经鹤壁集解放了汤阴。现存遗址有鹤壁集大教堂、南山炮楼、鹤壁集东券墙面弹孔、刘伯承和邓小平大闾寨办公旧址及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等。十是非遗精选。鹤壁集镇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总计有20项,其中省级1项,市级10项,区级9项。非遗名录有:省级为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市级为孙思邈与五岩山、阿斗寨的传说、鹤壁地名的传说、姬氏锣鼓、高跷皇杠与挑轿、抬阁、旱船、通背拳、“鹤壁集窑”陶瓷烧制技艺、四股弦;区级为传统婚俗“新娘上头”、剪纸、陶俑制作技术等。近年来,鹤壁集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落实市委、区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制定推行“健全一套责任考核体系、落实两种工作法、加强三项服务、发挥四方作用”的基层四步工作法,提出“六不让”服务承诺、村级组织“一听二问三评四看”季度考评工作机制、“一点二员三色”廉政预警法、“阳光三务”18项工作流程和“以案促改、以改促干”学习专期等多项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创新脱贫攻坚“七化”工作法,作为先进经验被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专期印发,“五个三”工作法在省脱贫攻坚工作动态上印发,2018年在全市脱贫攻坚半年考核中位列全市28个乡镇办第三名。先后获得省级先进综合文化站、市级创业示范乡镇、市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市级文明单位、市级信访稳定先进集体、全市先进基层武装部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