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汤镇
【概况】下汤镇地处鲁山县西部,昭平湖上游,距鲁山县城22公里,东邻昭平台水库和库区乡,西连赵村镇,北接瓦屋镇,南靠团城乡,镇政府驻下汤镇新街社区十字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207、311国道穿境而过,二广、郑尧高速公路均在境内设有出入口。因位于鲁山县上、中、下3处温泉最下泉而得名,是以温泉旅游为主的省定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是集休闲、度假、疗养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全镇总面积12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0亩,山林面积12万余亩,辖20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155个村民组,总户数8998户、总人口3.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244户、3.15万人),29个党支部,999名党员。全镇共有贫困村1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杨家庄、松垛沟、尹和庄、王画庄、红义岭、岳庄、竹园沟),非贫困村5个(王庄、红石寺、林楼、社楼、袁庄)。建档立卡贫困户2431户7930人,已脱贫1443户4907人。村整村脱贫村6个,分别是叶庄村、龙潭村、乱石盘村、十亩地洼村、松树庄村、西许庄村。现有贫困户988户302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19户801人,兜底户335户400人(含特困供养贫困户166户206人)。全镇贫困发生率9.76%。全镇招商选资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财政收入570万元,社会零售总额2.2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近年来,下汤镇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重点镇”“国家级卫生镇”。被省评为“中州名镇”“双十佳名镇”“旅游名镇”、“河南省卫生城镇”“省级生态镇”等荣誉称号。连续6年被县委命名为“五优乡镇”,【种植业】下汤镇有耕地面积7334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油菜、芝麻为主,瓜果有桃子、梨、柿子、板栗、核桃等。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576吨,其中夏粮1567吨,秋粮2009吨;2018年共发放农业三项补贴资金750865.1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2500元。【林业】下汤镇山林面积17万亩,大部分为人工林,植被茂密,林木旺盛。2018年植树造林1000余亩,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2500元;完成国家级公益林34531亩,省级公益林398亩。【水利】境内有7条河流,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有石门、石峡、明山寨水库,总蓄水量3.8万立方米。2018年有效灌溉面积5156亩。【畜牧业】以猪、牛、羊、鸡为主。2018年猪存栏9800头,牛2300头,羊9540只,家禽278430只,规模以上养殖户35户,防疫密度达到100%。【特色产业】大力扶持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林楼万亩桃园种植基地注册了尧山福桃商标,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龙潭峡生态养殖基地利用荒坡3600余亩,成功推行生态绿色散养模式;竹园沟村小香梨种植基地、松树庄村柞蚕养殖基地、尹和庄村、十亩地洼村香菇种植基地、王画庄村千亩无刺花椒产业基地,效益日益凸显。高度重视天然温泉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温泉旅游业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2018年全年接待外地游客50余万人。【经济发展】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亿元。社会零售总额2.2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入库任务5000万以上5个,已完成备案4个,已入库2个;5000万以下入库8个。财政收入570万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玉京、皇姑浴、昭平湖完成6100万元。招商选资项目10个,完成16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3亿元。县重点项目三个,分别是天沐大汤山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林楼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林楼实验小学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基础设施建设共五批项目,项目资金235.7万元。一是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扶贫项目和资金(第三批)51.7万元,实施了下汤镇竹园沟、西张庄、和尚岭、乱石盘村扶贫车间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二是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扶贫项目和资金(第五批)30万元,实施了下汤镇龙潭村九女洞组、汤湾组生产桥建设项目。三是建水冲式公厕16座90万元,覆盖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和镇区。四是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扶贫项目十二批尹和庄蓄水坝项目49万元。五是2018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扶贫项目十七批王画庄大桥项目35万。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是投资40余万元,完成镇域内三条主干道线路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二是流转土地600余亩,栽植果桃、猕猴桃等苗木3万株,已建成龙潭峡、柞蚕园和万亩桃园三个农业观光园。三是2018年新增投资66万元,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培护道路42公里,绿化树木800株,规范绿化带花池1000余平方,粉刷墙体30000平方,清理杂物200余处,拆除和改建垃圾池为花池、树园135座,拆除不和谐建筑2000平方米,开挖铺设地下排水、排污管道1500米。整合项目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558盏,新建文化广场4个,水冲式公厕16座,四是全镇20个村配备83名保洁员,镇区保洁公司安排了17名保洁员,整合各类公益岗位统一调度使用。由北京首创保洁公司负责垃圾收运,确保镇域内垃圾日产日清。五是坚持周督查通报和月评比奖惩,常抓常管,持续推进。【卫生保健】强化卫生监督管理,确保社会和谐安定。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查和监管。做到证照齐全,亮证经营,餐具消毒、保洁设备运转良好,操作规范。严格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群众饮用水和学校饮用水进行严格监测,保障群众健康安全。开展集中消杀活动,有效降低四害密度。共计投放鼠药100公斤、投放鼠夹400余个,投入灭鼠经费3万余元,有效降低了鼠密度。深入开展卫生单位、卫生村、卫生户评比活动和村容整治、清洁家园等活动,强力搞好乡村卫生的日常维护工作。2018年医务人员66人,病床位124个,全镇个体诊所25个,村级防疫站22人,免疫接种1135人次,2018年全镇参加医保群众3.3万人,收缴资金达到583万元,基本达到了全覆盖;首批发放社会保障卡2.8万张,全镇已有5268名6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养老金518万元。免疫接种安全注射率达100%,全镇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8%,镇卫生院接种免疫站获省级先进科室表彰。【土地与危房改造】 2018年,下汤镇严格控制耕地流失,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依法拆除卫片图斑违法占地。接待群众来访30余次,及时调查化解。对于确需宅基地申请的农户,认真按照规划,做好审批初核工作。组织实施辖区内的危房改造133户进行危房改造,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拨付补助危房改造资金266万。拆除闲置危旧房屋139处,完成了对全镇22个行政村进行了危房普查录入工作。完成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等级评定工作。【交通】207、311国道穿境而过,二广、郑尧高速公路均在境内设有出入口。2018年,下汤镇拥有大中小型汽车4500余辆,摩托车、电动车10000余辆。开辟有鲁山—下汤,鲁山—王庄,鲁山—红义岭等班车,去郑州、漯河、平顶山、洛阳、南召、尧山、栾川等地的长途客运车经过下汤境内,交通十分便利。【学校教育】有学校9所,其中初级中校2所,中心小学7所,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全镇共有教职工259人,学生4670人。图书馆10个,藏书5.7万余册。完成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全镇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8%,学前教育入学率达100%;【科技服务】有镇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2所,村级农村技术学校22所。2018年新建科技示范基地1个,完成了1个科技示范村创建,涌现出科技示范户30户。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余次,培训人员800余人次。【文化体育】2018年完成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任务,争取财政整合资金200余万元,为贫困村建设文艺大舞台4座,文化活动广场8座。9所文化活动室都正在积极建设中,实现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和县委组织部门协调为各村安装无线广播系统,组建文化娱乐协会、戏曲爱好表演队等文体队伍,进一步丰富了全镇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结合镇扶贫办,利用村级基础建设资金高标准建设了十亩地洼村、乱石盘村、新街村、老街、西学庄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阅览室,并为13个村配备了数字文化书屋,方便群众阅读,提高文化素养,满足群众阅读需求。【计划生育】完成上级下达的孕前优生检查270对,2018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发放城镇奖扶4人3840元,农村奖扶52人49920元,农村奖补41人24600元,独生子女65人15600元,手术并发症1人4800元,共计发放资金98760元,落实资金发放率100%。出生人口准确定位率为100%,药具发放率达到100%,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覆盖达到100%。【精准扶贫】2018年下汤镇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当作第一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了党委副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同时成立了20个村级脱贫攻坚责任组,根据工作需要责任组经过了三次调整,班子成员任深度贫困村责任组长,全镇现有脱贫攻坚责任组成员162人(含驻村工作队60人)。每个责任组配备业务指导员,村级有脱贫管理员、微机员,组有脱贫联络员。压实帮扶责任。市县共派20名第一书记(或帮扶组长)驻村帮扶,派驻单位、镇机关全体同志、村级党员干部及致富能手共有1085人结对帮扶贫困户,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形成了脱贫攻坚管理帮扶网格体系。倒逼责任落实。先后修订完善了《第一书记管理制度》、《机关例会制度》、《机关管理制度》、《机关班前会制度》、《重点工作月评比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倒逼责任落实。开展干部培训。2018年,下汤镇共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培训6次,培训1500余人次。一是在5月份,开展脱贫帮扶责任人大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产业奖补、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等行业扶贫政策。二是在6月,8月份组织了两次各村微机员系统操作培训,三是在9月3日、10日和12月25日,主要对机关帮扶人、各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扶贫专干等,进行了中央省市县应知应会政策、各行业政策等知识培训;同时组织脱贫攻坚应知应会考试3次,以考代训。四是利用每周一机关例会抽出时间进行扶贫知识问答200余人次,实现以会代训。减贫成效。全镇共有贫困村1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杨家庄、松垛沟、尹和庄、王画庄、红义岭、岳庄、竹园沟),非贫困村5个(王庄、红石寺、林楼、社楼、袁庄)。建档立卡贫困户2431户7930人,已脱贫1443户4907人(其中稳定脱贫不再享受政策820户2618人,继续享受政策623户2289人,2018年度共脱贫217户744人)。现有贫困户988户3023人,其中低保贫困户319户801人,兜底户335户400人(含特困供养贫困户166户206人)。全镇贫困发生率9.76%。目前已有6个村整村脱贫,分别是2014年叶庄村、2015年龙潭村、2016年乱石盘村、2017年十亩地洼村、松树庄村、2018年西许庄村。2019年计划竹园沟、和尚岭、西张庄、杨家庄、松垛沟、尹和庄、王画庄、红义岭、岳庄村整村脱贫。致贫原因。全镇未脱贫户中,因病致贫(360户,1096人,占比36.26%),缺技术致贫(228户,853人,占比28.22%),因残致贫(217户,591人,占比19.55%),缺劳动力致贫(108户,163人,占比5.39%),缺资金致贫(29户,142人,占比4.7%),因学致贫(21户 ,76人,占比2.51%),因灾致贫(14户,65人 ,占比 2.15%),交通条件落后致贫(11户37人,占比1.22%)。产业覆盖。全镇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6751个,项目覆盖叠加率2.96。其中发展种植业贫困户725户,养殖业768户,食用菌种植184户,自主创业635户 ,外出务工1810人,公益性岗位203个,金融扶贫1625户,扶贫车间覆盖492户,集体经济分红覆盖377户,户用分布式光伏20户。政策覆盖。享受政策覆盖贫困户2431户7930人。共发放政策补贴资金2773.38144万元。2018年政策覆盖享受农业三项补贴2276户补贴资金25.6余万元;申报发放小额贷款252户,获贷金额1025.5万元;2018年3月份贫困户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办理小额贷共计20户,贷款56万元。低保580户1518人,资金拨付134.226万元;特困供养贫困户172户219人(其中非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3人),资金拨付133.2336万元;电费减免752户,减免资金5.05344万元;发放林业补贴649户,31.4361万元;发放残疾人补贴280户,资金拨付22.172万元;到户增收项目1349户,发放资金496.1125万元;医疗扶持2276户7609人,农合补助22.827万元,大病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1707户5598人,资金120.69万元;教育补贴815户,发放资金99.77万元;2018年全镇危房改造143户;水库移民265户;易地搬迁523户2137人;基本养老保险917户;“六改一增”2017年实施180户,投入资金134.2万元,2018年实施170户,投入资金51万元;享受产业奖补政策918户发放资金38.7738万元(其中种植业129户,发放资金3.26万元;林业奖补18户1.784万元;养殖业145户,发放资金10.357万元;外出务工626人,发放资金23.3728万元)。2015年以来雨露计划培训334人,发放补助资金63.9万元。产业扶贫。按照“户有致富项目、村有特色产业、乡有主导产业”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大力发展产业助力脱贫,全镇产业增收共计2900余万元,带动1706户贫困群众。一是新增林果业种植500亩,帮助5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二是发动群众建设养殖基地1个,从事养殖业的贫困户达170户,帮助496名贫困群众脱贫。三是利用下汤温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已带动16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四是共实施到户增收项目1349户,发放资金496.1125万元。其中2018年实施到户增收共两批262户,发放资金97.48万元。五是引导靖昆实业有限公司等丝棉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成立丝棉加工销售行业协会,已带动25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致富。金融扶贫。目前全镇,金融扶贫覆盖1686户,贷款金额4183.5万元。截止2018年12月下汤镇共计享受金融扶贫户贷户用252户,1025.5万元。企业带贫1414户,贷款3102万元。2018年3月份贫困户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办理小额贷共计20户,贷款56万元。农户与贫困户信息导入及授信评级完成率100%。就业扶贫。全镇就业534人,受益金额197.64万元。共安排农村保洁员83人(每人500元/月),护林员75人(每人500元/月),社保员兼文化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安置22人(贫困村每人710元/月,非贫困村500元/月),治安巡逻员23人(每人500元/月)。2015年雨露计划培训43人,发放补助资金8.6万元。2016年雨露计划培训94人,发放补助资金18.8万元。2017年雨露计划培训86人,发放补助资金17.2万元。2018年雨露计划培训111人,发放资金19.3万元。目前下汤镇已经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家中至少有一人就业。易地搬迁扶贫。共识别易地搬迁对象523户2137人,其中37户38位老人户安置在敬老院。目前三个搬迁点房屋已经分到户。一是滨河苑安置点位于新街社区,占地31.176亩,计划投资6408万元,搬迁人口247户1068人,涉及13个行政村。规划建设8栋楼。二是碧荷苑安置点位于老街社区,占地15.7403亩,计划投资3444万元,搬迁人口128户574人,涉及8个行政村村,工程规划建设6栋楼。三是宏石苑安置点位于红石寺村,占地26.2657亩,计划投资2742万元,搬迁人口111户457人,涉及5个行政村。规划建设6栋楼。社会扶贫。共引入社会各类资金284.62万元,受益贫困群众1156户。一是各村利用派驻单位的优势开展帮扶工作,争取财力物力支持。二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双方自愿、互利互惠的原则,通过百企帮百村、协调优秀企业带贫等方式,深挖社会资源,创新帮扶方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实现社会力量社会帮扶工作常态化,目前共有21家资深企业对我镇松垛沟等7个深度贫困村进行帮扶。社会各界公益性捐助共计136.42万元,805户2968人受益。三是2017年全镇引入各类帮扶资金134.2万元,对180户兜底户进行了“六改一增”,2018年引入各类帮扶资金14万元对33户实施“六改一增”,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集体经济。全镇现有集体经济的村15个,项目18个。一是村级光伏发电项目4个。位于西许庄、西张庄、叶庄、乱石盘村,目前实现并网发电。另已安装20户贫困户的分布式光伏。二是“千头线”养殖项目3个。位于竹园沟、龙潭、十亩地洼村“千头线”生猪养殖基地,现已全部建成完工,并于中民投公司对接完毕。三是扶贫车间4个。分别位于乱石盘、竹园沟、和尚岭、西张庄村,公司已全部入驻,投入运营。每年租金5万元。四是财政扶持项目7个。根据《县开展第二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财政为我镇7个村(杨家庄、松树庄、岳庄、红义岭、王画庄、松垛沟、尹和庄)每村注入资金50万元,发展集体经济。五是新申报和尚岭、松树庄、杨家庄村级150KW光伏电站项目3个。动态调整。根据全省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工作要求,下汤镇共召开精准识别“动态调整”推进会6次,着力解决识别不精准、退出不精准、群众认可度低等问题。新识别23户,84人;系统标注稳定脱贫567户,2001人;2018年度脱贫 217户,744人。问题整改。针对国家、省、市反馈的问题我们对照问题清单,照单全收,结合实际,全面整改。对照反馈问题清单共自查整改问题85条,已全部整改到位。1、2017年度国家脱贫成效考核反馈河南省问题33条(12条重点整改、21条对照整改);2、中央第一巡视组巡视反馈问题22条;3、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督查脱贫攻坚工作反馈问题18条;4、省委第四巡视组专项巡视反馈问题48条;5、河南省2018年半年重点工作核查反馈问题60条;6、省第七督导组对鲁山县2019年脱贫摘帽评估反馈问题10条;7、省第一季度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反馈问题4条;8、省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第七组反馈问题23条(9月7日-10日反馈5条、7月6日-12日反馈18条)。9、省2017年度脱贫成效考核反馈全市问题29条。规范档卡。按照档卡规范和问题整改等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实现扶贫对象实际、档卡资料、信息系统数据“三对照”,以规范档卡提高“两率”,狠抓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工作,实现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达到100%。主要做法:一是立足优势,五大产业助脱贫。林果种植业。全镇先后建成了叶庄薄皮核桃、林楼万亩桃园、松垛沟、西许庄村板栗种植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覆盖群众480户,每年为群众增收600余万元。生态养殖业。依托现有的龙潭峡生态养殖基地、松树庄村柞蚕养殖基地等现代农业养殖基地,全镇共覆盖408户贫困户,每年为贫困群众增收400余万元。食用菌生产。全镇先后形成了尹和庄村、十亩地洼村香菇种植基地,每个基地均超100万节(袋),每年可为362户群众增收1000余万元。全镇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达560余户。旅游服务业。利用温泉资源优势发展洗浴、饮食、农家乐旅游等相关行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20个以上,解决90户群众的贫困问题,每年为贫困群众增收100余万元。丝棉加工销售业。目前有贫困户366户900余人在全国各地利用行缝机、开茧机这些新技术从事丝棉加工销售,每年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约800余万元。二是精准识别,易地搬迁助脱贫。共识别易地搬迁对象523户2137人,涉及13个行政村,其中37户38位老人户安置在敬老院,达到应搬尽搬。目前三个搬迁点房屋已分房到户。三是选树典型,示范带动树新风。为提升群众整体素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全镇开展了 “五星家庭”评选活动,评选出五星家庭227户、四星家庭712户予以授牌,披红戴花,隆重表彰,大张旗鼓进行宣传。通过选树典型,传播正能量,倡树新风尚,形成了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社会保障】在不断完善爱心超市制度,为392户扶贫对象发放爱心救助卡,领取生活必需品折合人民币约82742元。2018年第4季度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65户581人,发放低保金279870元,2018年因死亡、转特困、已就业、生活标准超标等原因共取消85人。2018年第4季度共有特困供养对象27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分散供养241人,发放基本生活费313764元,2018年因死亡共取消17人。2018年12月底共有持证残疾人1016人,2018年12月份享受残疾人双项补贴799人/次,发放补贴金额52840元,2018年因死亡、转特困等原因取消59人/次。目前,低保、特困人员做到了应保尽保。【安全生产】强化执法检查,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全年开展了25次安全生产大排查,加大了重点时节整治工作力度,重点排查旅游企业、中小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周边的治安整治,对商场超市,农家乐、KTV、酒店等人员密集型场所进行了排查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2018年共检查和排查危化、矿山、烟花爆竹零售等生产经营单位14家次,排查一般安全隐患71处,责令当场整改50条,限期整改21条,取缔液化气充装点4处,拘留3人,关停无证加油站2处。拆除非法砂石料加工点12处。确保了全年零事故的工作目标。2018年我镇共组织检查餐饮单位、超市、便利店70余家800余次,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0余份,查获过期食品11箱80余种,立案处理5家,规范了餐饮店、超市等场所的食品经营秩序。保障了全镇人民群众吃上了健康放心的食品。连续三年取得市级安全及消防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连续三年取得县级消防及安全先进集体及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