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子头村
兴华镇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境西南熊耳山北麓。距洛阳市120公里,距县城32公里,总面积187平方公里。兴华峪山岭环抱,南宽北窄,形似葫芦,俗称葫芦峪。历经孙洪峪、中山镇、仓圣乡、兴华乡、兴华镇的名称沿革。1949年后属洛南县七区,1955年洛南、洛北县合并,撤区建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71年分出底张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2009年撤乡建镇。全镇辖25个行政村,147个村民组,20700口人,其中回族200人,蒙古族30人,分居于兴华、瓦庙、西南村。兴华镇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以独特的魅力和实力先后获得“洛阳市文明乡镇”、“洛阳市园林乡镇”、“洛阳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省、市卫生先进乡镇”和河南省“中州名镇”和“河南省科技推广先进单位”、“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兴华镇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标志中华文明发展的仓颉造字台、大禹治水、刘秀柏、钓鱼台、望夫楼、华严寺等历史古迹。兴华镇山川秀丽,风光宜人,省级森林公园全宝山、禹门河水库等自然景观风景如画,令游人流连忘返。兴华镇“秤钩”豆腐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自唐朝初年从安徽淮南传入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选用优质泉水,浆水点制,豆香浓郁,色泽嫩白,质嫩味鲜,硬而不老,早已闻名于河洛大地,当地厨师可用豆腐做十几道特色菜肴,豆腐宴堪称当地一绝。兴华镇竹木资源丰富。全镇林业用地12万亩,现有林地面积6.6万亩,活木蓄积量达10万余立方米,其中速生杨达3.5万立方米以上,是全县林业大乡之一。淡竹面积达1000余亩,是全县最大的淡竹原产地,有“绿竹之乡”的美称。境内现有民间竹匠300余人,竹编工艺品花样百出、惟妙惟肖,所产燕帘远销西安、广州、日本等地。 兴华镇矿产品种类多、储藏量大、品位高。根据地质资料验证,主要有金、银、铅、铜、铁等矿物质。目前已开采的的矿石有金、铅、铁、银等,境内有富鑫、昊泰等矿产品加工企业10余家,沿兴华西涧河的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兴华镇土地面积广阔,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耕地面积达3.4万亩,适宜发展烟叶、小麦、玉米、黄豆、杨树、淡竹、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等,以西坡村为中心成立了“洛宁县金色农业合作社”,带动周边高洼坪、薛岭、沟口、沟门、瓦庙等村大力发展连翘种植,打造兴华镇万亩连翘基地;成立了洛宁县新庄农业有限公司,以省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为契机,与河南景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联营投入16个车间进行双孢菇种植,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烟叶常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是洛宁县烟叶生产大乡。投资3000万元的洛宁兴业三农畜牧有限公司,是全县最大的现代标准化生猪养殖企业,被市、县确定为畜牧养殖龙头骨干企业。兴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结合脱贫攻坚,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一”产业谋划工程,搬迁了涉及19个行政村的73户28人;境内实现了水泥路“村村通”和“组组通”,各村饮水工程全覆盖等,全镇所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全面提升达标;全镇21个行政村建设了卫生室,配备了村医;按照“七个一”建设要求,建成了文化健身广场和文化舞台,,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投产运营的禹门河水库发电站年发电量可达7000万千瓦时以上,可以满足兴华镇及周边地区群众和工业用电需求。兴华镇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2万人,年输出劳动力在8000人以上。兴华镇民风淳朴,环境优美,政治稳定。热情的兴华人将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良的自然环境,优越的社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竭诚欢迎广大有识之士前来观光考察,投资兴业,共谋发展,达到“您发财,我发展”的双赢目的。 地址:河南省洛宁县兴华镇新兴街101号电话:0379-66111888邮编:471717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1410328005432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