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庙村
李楼镇位于洛阳市市区东部,辖区面积36.6平方公里,位列洛龙区首位,全镇下辖26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20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6万,是洛阳市著名的“蔬菜之乡”、“挂面之乡”、“轴承滚子之乡”和“水源保护地”,李楼镇民风淳朴,经济繁荣,工业基础雄厚,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0元。李楼镇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南有伊河为界,对面即是洛阳市的伊滨新城,北隔洛河与市区咫尺相望,东与偃师市接壤,西同洛阳隋唐遗址相邻。交通发达,境内县级公路里程达21公里,东环路、景石路、洛岳路、焦潘路“两横两纵”道路网,与穿境而过的焦枝铁路、二广高速共同构成了李楼镇便利的交通网络。新扩建的洛阳市东环路宽50米,长6公里,双向6车道,南通洛阳新区主干道开元大道直达二广高速关林出入口,北通市区主干道中州东路连二广高速瀍河出入口。即将修建的滨河南路和高速辅道建设将进一步优化李楼镇的交通网络,光武大桥北沿线将李楼与伊滨新城连为一体,进一步加强了李楼与外界的联系。李楼境内“10分钟上干道,15分钟上高速”的交通条件已成现实。李楼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伊、洛河夹河滩冲积平原,耕地面积2.5万亩,其中菜田面积1.2万亩,长期以来,镇域内居民以小麦、玉米和蔬菜等农业种植为主,素有“洛阳市菜篮子”之称。现有大小工业企业200多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轴承滚子、三轮摩托车、服装制造、粮食深加工等四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80%,李楼轴承滚子、永盛摩托、永生挂面、卫创轴承磨具等,在省内外享有盛誉。战国苏秦冢、隋炀帝陵、晋太阳陵等古墓群落遍布全镇,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海神乐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村泥娃娃、三官二鬼摔跤、挠阁、李八先生妇科、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狮舞等六个非物质类文化遗产项目闻名全省。近年来,李楼镇党委、政府以建设“富强李楼、平安李楼、生态李楼、文化李楼”为目标,紧紧抓住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和乡村振兴示范镇这一契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轴承产业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示范乡”、 “河南省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届被洛阳市委授予“洛阳市文明村镇”称号。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东环路253号电话:0379-65810591邮编:471000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410311732449217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