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街道简介

红山街道

洛阳市西工区红山街道办事处位于西工区西北部,西与新安县毗邻,北和孟津县接壤,东与老城区相连,南与涧西区隔河相望;310国道、汉宫路(原道北二路)、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衡山路、华山路与市区直接相连,小浪底专线贯穿南北,西南环城高速3.6公里穿境而过;辖区面积31.8平方公里,其中目前河南洛阳工业园区规划占地18.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余亩(其中水浇地5800亩,园地6700亩,林地1800亩),境内东部地势平坦,西部为半丘陵地,总人口3万余人,境内有金水河水库、涧河,水利资源丰富。西工区红山街道办事处下辖18个行政村,原为西工区红山乡人民政府,2012年红山乡人民政府按照上级要求变更为红山街道办事处,“乡改办”后一直沿用乡管理体制。直至2017年以来,渐渐转变为办事处管理体制。红山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遗址5处,分别为:1.上寨社区北魏孝庄帝静陵、杨冢社区无名冢、唐屯社区无名冢2处属于邙山陵墓群的一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庄帝静陵,位于上寨社区,北魏孝庄帝元子攸,鲜卑族,生于公元507年,528年即位,530年被杀。陵高15米,直径45米。1976年红山乡上寨村农民在其村南大冢前整平土地时,挖出石翁仲1件,身高3.14米,造型端庄,比例得当,服饰仪态均为北魏风格,石人出土距大冢10余米。石人服饰形态确属北魏遗物,即为北魏墓。其冢之大,又与北魏宣武帝景陵基本并列,而元恪与元子攸为堂兄弟,所以推测此冢为孝庄帝静陵。2.白湾遗址,位于白湾社区西北,新石器时代,列入洛阳市文物古迹第一批保护名单属市政府保护项目。3.史家湾遗址,位于史家湾村东北,新石器时代,列入洛阳市文物古迹第一批保护名单属市政府保护项目。4.寨坪遗址,位于寨坪社区崖上,新石器时代,列入洛阳市文物古迹第一批保护名单属市政府保护项目。5.西徒沟遗址,位于下沟社区西南,新石器时代,列入洛阳市文物古迹属第一批保护名单市政府保护项目。樱桃沟风景区在红山街道樱桃沟村,位于红山乡西北部,西邻新安县,北接孟津县,共有南、北、西三道沟自然形成,曲折绵延10余公里。南沟内小桥流水;北沟内环境幽静;西沟内曲径通幽,樱桃泉、虎饮潭、集香亭、绕碧廊等景观自然散布。沿羊肠小道攀缘登上海拔390米高的虎头山,面向西北,低头可饱览樱桃沟盛景,举目可欣赏无限田园风光;眺望东南,可俯瞰市区全貌。樱桃沟村原名是王坑村,主要经济林以樱桃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利用村庄区域内广泛种植樱桃等果木的优势,村民开始尝试探索“农家乐”的模式来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一时之间,村内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家乐”经营模式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使村民的收入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高。樱桃沟村有着千余年的樱桃种植历史,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到此处游览并赋诗一首,“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武则天也曾在樱桃沟村种下樱桃树,至今樱桃沟风景区仍有古樱园一处。如今的樱桃沟四季风景各有不同,春季樱桃花争相吐艳,放眼望去犹如白雪茫茫;夏初,樱桃成熟,绿叶缀红果,晶莹欲滴;沟内小溪潺潺,并有人工湖一处,可划船、垂钓。眺望红山发展,在市委、区委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红山在辖区西部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旅游产业,樱桃沟生态旅游基地主体建筑群拔地而起,景区内食坊街面貌焕然一新,主干道两侧绿树成荫,樱桃沟风景区及周边旅游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金水古道博物院、拓展训练基地等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陆续规划实施。依托辖区丰富的农旅采摘资源,红山成功举办了多届农旅观光节庆活动,闯响了洛阳北郊最美乡村的生态旅游品牌,使红山成为了洛阳市民、近郊群众争先前来的旅游新热地,2017年,樱桃沟村被评为了全市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红山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下发的目标和任务,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社会治理创新创优、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红山新农村,实现了辖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便民服务中心地址: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汉宫路60号便民服务中心电话:63004110便民服务中心联系人:赵雪婷邮编:471000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1410303728641265H